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一秒记住【m.xiaoyanwenxue.cc】精彩无弹窗免费!
“张中行散文精品集(人物卷)(.shg.tw)”
!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
我念他的《背影》,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淳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
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如《诗言志辨》《经典常谈》等。
1937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1946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
不幸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1948年10月去世,仅仅活了50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
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
,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
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
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
字。
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
补救,以求中和。
做没做到,我所知很少,但由同他的一些交往中可以推断,不管他自己怎样想,他终归是本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
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
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
(《礼记·经解》)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看,又是水乳交融。
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
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1920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
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这里加说几句有趣的插话,作为朱先生经历的陪衬。
与朱先生同班毕业的还有三位名人,也是毕业后改行的:一位是顾颉刚,改为搞历史;一位是康白情,改为搞新诗;还有一位反面人物是陈公博,改搞政治,以身败名裂告终。
最后说说外貌,朱先生个子不高,额头大,双目明亮而凝重,谁一见都能看出,是个少有的温厚而认真的人物。
我第一次见他是1947年,谈一会儿话,分别以后,不知怎么忽然想到三国虞翻的话:“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我想,像朱先生这样的人,不正是可以使虞翻足以不恨的人物吗?
泛泛地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
是1947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
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
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
,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
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后收入《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册)。
借三尺明月,衔两袖青龙,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
一个混日子的80后,突然拥有一块雾地,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暮年的飞侠已经无法飞翔,生涯末期的韦德再也划不出闪电。唯独暮年林克,却比新秀赛季时还更高更快更强了。一个逆成长的巨星,将把所用荣誉收入囊中。...
黎苑穿越了,穿回了物质贫乏的八零年代,周围环绕着大堆的极品亲戚不说,还有个坑爹商城!艹!连原主记忆都卖?咋不去抢?就算生活中有再多的不如意,我黎苑也要在八零混的风生水起!有渣渣?虐!商城坑爹?一起坑。没钱花?赚!帅哥老公要不要?黎苑嗯?这个得想想。某人敢不要?你试试!黎苑...
走大运的林逸轩得到了一个凌天梦幻空间,在里面可以进行兑换,抽奖,学习,试练。什么?最重要的兑换空间要十万能量点才能开启?空间开启总共才给了一万能量点,这不是坑爹吗。好在能量点数可以赚取,学习技能竟然也给能量点。什么?学习技能得到的能量点不够?这好办,可以进入试练空间赚取。什么?前期不能兑换被欺负怎么办?这好办,不是还有抽奖系统吗?只要三千能量点,就可以进行一次抽奖。运气真不错,竟然抽到了矢量操作,逆天啊建了个群,有兴趣的可以加入11938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