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海禁一开,中西交往又渐趋频繁。
当时,英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其经济实力,也逐渐在西方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它正用全力在印度与荷兰、法国争夺殖民控制权,并在远东海面的商船队中取得绝对优势。
海禁一开,英国商船开始对中国进行贸易往来,其趋势是逐年发展的。
以下是英国商船的来华次数统计和因贸易差额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
表2-1
(续表)
(资料来源: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卷124有关资料。
转引自吴杰《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第111~112页列表。
)
从上引清代开关贸易到康熙一朝的统计看,英商来华贸易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康熙一朝,英商来华船只数每年都很少,最高年份是康熙四十九年十艘,一般都在每年二艘;第二,在康熙二十四年到四十九年(1685~1710)的25年中,英商船有明显的北上贸易趋向,厦门与舟山几乎成了英商船最感兴趣的目的地。
这两个特点表明,当时中外关系结构的变化,尚未完成,西方与中国交往,仍然不具有重要意义。
从第一点上说,英商对华贸易的数量所以很小,原因是英属东印度公司正在全力以赴地与荷兰、法国争夺对印度贸易的垄断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2年成立后,拥有商船数量最高时达到30艘,但到1702年,由于荷兰的王位继承者担任总公司的负责人后,董事成了世袭,经营不善而逐渐亏本;法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64年。
1672年以后,由于它在竞争中对荷兰的胜利,法属东印度公司业务上升,1719年又趋于衰弱。
英、荷、法在印度的竞争,使得英国暂时还没有力量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贸易。
从英商对华贸易的差额看,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动辄数万英镑,有时高达十余万镑,说明英国输入的商品数量不多,不受中国欢迎,而对中国商品的需要量却很大,造成了差额,不得不支付大量的白银。
这一情况,显示着当时中西关系中,外国资本主义并未能对中国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从第二个特点说,英商北上趋势的加强,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力图接近中国丝茶产区的意向。
福建、浙江向是中国著名产茶区。
英商对中国茶叶的需要自17世纪80年代后逐渐加增。
1684年东印度公司通知在印度的英商说:&ldo;现在茶已渐渐通行,公司要把茶赠友朋,望每年购买上好的新茶五六箱运来[4]1700年英国宣布禁止印度棉织布输入本土之后,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输入英国的大宗商品。
尽管英国本土对茶叶输入课税很重,但贩运茶叶仍然成为东印度公司的赚钱买卖。
从上表看,英船向中国闽浙两海关收舶的热潮,恰恰是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内,这决不是偶然的。
当然,促使英船北上的原因,并不全是茶叶贸易,关税的轻重也是一个因素。
粤海关税较浙海关重,陋规也很苛刻,所以英商纷纷走避,北上闽浙了。
自康熙五十年(1711)后,英商又转向广州收舶,但对粤海关税仍每有怨言,&ldo;屡以粤关索费太重,纠洋商合词争之&rdo;。
借三尺明月,衔两袖青龙,轻剑快马恣意,携侣江湖同游!...
一个混日子的80后,突然拥有一块雾地,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暮年的飞侠已经无法飞翔,生涯末期的韦德再也划不出闪电。唯独暮年林克,却比新秀赛季时还更高更快更强了。一个逆成长的巨星,将把所用荣誉收入囊中。...
黎苑穿越了,穿回了物质贫乏的八零年代,周围环绕着大堆的极品亲戚不说,还有个坑爹商城!艹!连原主记忆都卖?咋不去抢?就算生活中有再多的不如意,我黎苑也要在八零混的风生水起!有渣渣?虐!商城坑爹?一起坑。没钱花?赚!帅哥老公要不要?黎苑嗯?这个得想想。某人敢不要?你试试!黎苑...
走大运的林逸轩得到了一个凌天梦幻空间,在里面可以进行兑换,抽奖,学习,试练。什么?最重要的兑换空间要十万能量点才能开启?空间开启总共才给了一万能量点,这不是坑爹吗。好在能量点数可以赚取,学习技能竟然也给能量点。什么?学习技能得到的能量点不够?这好办,可以进入试练空间赚取。什么?前期不能兑换被欺负怎么办?这好办,不是还有抽奖系统吗?只要三千能量点,就可以进行一次抽奖。运气真不错,竟然抽到了矢量操作,逆天啊建了个群,有兴趣的可以加入11938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