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觉得最不好的东西或者说知识,是那些要把道理说在先的,比如一些流行的时文,像余秋雨呀、学院派的有些大文章呀、报上的那些社论呀,上来就拿大道理压人,拿大话压人,其实越这样的东西越没道理。
老侠:生在这块土地上,也希望从自己传统的积累中找到可以使人活出尊严活得诚实的资源来。
为此,我多次重回故纸堆里,但一次比一次失望,弄到最后是绝望。
现在我信鲁迅对年轻人的劝告:少读以至不读中国书。
王朔:我看孔子……我是买的《四书五经》,黑皮的。
我不大喜欢看那种书,它里边加了很多注,把正文切割得一块一块的,每几个大一点儿的正文旁,都有密密麻麻的注释,特累。
看得晕头转向的。
总的感觉,那里边道理十足,拉出来就跟你讲道理。
我在中学就学了一点儿文言文,看这种东西还是比较吃力的。
老侠:你说的对孔子的感觉,曾有过一篇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文章。
两人都是与人谈话,但方式完全不同。
孔子是中国的先哲,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先哲,他俩讲过的类似的话,只有关于知与不知的。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
苏格拉底说过,人的最高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似乎在这点上两人一样。
但在对别人的态度上则不同。
王朔:我女儿也常说孔子的这句话,她们学校也教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也。
但这句话让我感觉,是因为弟子问他一问题,他答不上来了,又不能说自己不知道,只能这么圆滑一下,是给自己打圆场的话。
他的那些道理就是教人怎么打圆场的。
老侠:孔子与人谈话的方式是以老师自居,居高临下,别人以学生自居,谦卑仰视;永远是别人提问,他解答;别人困惑,他明白;别人什么也不懂,他什么都懂;而苏格拉底的方式恰恰相反,不管谈话的对手是什么人,他都是提问者,他知道人的智力的界限,一直问到你理屈词穷,答不上来了,这就算完满了。
至于他自己有没有答案,他也没有答案。
他只想告诉你,人不能狂妄,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最高的智慧不是无所不知,而是意识到自己的有所不知。
正是苏格拉底开始的这个传统,才会有哈耶克、波普尔等现当代大师的认识论——相对于人类社会与宇宙,必须承认人的无知是绝对的,人的有知是相对的,真理必须是可以证伪的,社会必然是有缺陷的。
而孔子开创的传统,却使后来的读书人一代比一代狂妄,就是你说的那种感觉,上来就拿大道理压人,以为自己无所不知真理在握。
王朔:苏格拉底用这种追问的方法,是想把所有的道理观点都驳倒,哪怕是使用诡辩呢?这也有点儿黑。
老侠:他不教给你道理,只让你自己在论辩的失败中悟出自己的知识的界限,这才是大智慧。
而孔子的诲人不倦则是小聪明,小聪明一定要卖弄,要以别人的导师自居。
与其说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如说他诲人不倦,不亦乐乎,且乐此不疲。
以至于使被诲者大为疲倦。
中国人的那套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动不动自我标榜伟大光荣正确,都是从孔子那学来的。
王朔:像我们在这儿这套就叫做诲人不倦。
老侠:当你知道了被诲者疲倦了,你再不倦地诲下去,就有点儿不知趣了。
王朔:就是。
他是从哪儿学的?他有没有老师呀,孔子?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跟那么多人行过,我也没见他拜谁为师呀。
老侠:庄子说他跟老子问过道,但考证起来,又无从证实。
王朔:那时有书吗?他们看什么呀,那些大竹简子搬来搬去的?他到哪儿去看呀?孔子除了《论语》还攒过其它书吗?
老侠:据说他删改过《诗经》,经他一删改,只剩现今能看到的三百首了,剩下的八成儿都被他那点儿道理给灭了。
没有孔子,我们今天说不定还能多看到几首先秦的诗。
中国每朝每代编书,都要删改,最狠的是清朝编的《四库全书》,被灭掉的遗产有多少,现在的人也搞不清,反正数量不会小。
绝品御少字数1973062落魄大学生在无耻老村长家当上门女婿,为了拯救婶子免遭豺狼魔手,一段依红偎翠的乡村情缘就此展开。护花使者可以有,但小姐姐们,能不能别对俺用强啊...
慕容雪和梁碧的百日契约条约!契约开始!四个月后,你就可以拿着报酬走人。梁碧介绍签约规则。契约进行中!你要无条件的答应我任何事,包括二人世界。梁碧违背契约道。契约不按常理出牌进行中!契约有变,你可以走了。梁碧道。契约违规进行中!慕容雪,契约是一生一世,不能反悔。梁碧霸气道。...
...
郁金香没有眼泪字数1984128我和她都是这条郁金香路附近的居民,我们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喜欢这里郁金香开放的季节,厌恶夏天因为干燥扬起的灰尘,虽然彼此从来没有说过你好或是再见,但却真实的在这里有过喜怒哀乐。终于有一天,我叫她郁金香小姐,她叫我笆斗先生...
...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王道崩溃诸子争锋正能量满满的时代。这年月做个士子不要太舒服啊,就连蹭个饭都能蹭出境界蹭出风骨来。带着一大堆现代知识的主角来了,咱真没想过要改变谁啊?就是想过几天优哉游哉的日子让母亲和妹子享受几天充满正能量的贵族生活罢了,可卫鞅你逼我干吗?都是搞法律的,煮豆烧豆皮,相攻何太急啊!在这...